英雄莫問出處 鮮魚行孕育地產大班黃光耀

職場

發布時間: 2015/01/16 15:55

最後更新: 2015/01/16 15:56

分享:

分享:

黃光耀於1977年在鮮魚行畢業。(相片來源:iMoney) 這日是鮮魚行學校每月舉行的特別早會,考試成績優異的學生,輪流上台拿獎,頒獎給他們的校友嘉賓,是會德豐(00020)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。

早會後他和一班小師弟、小師妹唱校歌,歌詞仍瑯瑯上口。正如他十多年來他沒有忘記飲水思源,一直出錢出力回饋母校。

50歲的黃光耀,是地產界名人,去年在他帶領下,會德豐售樓金額逾186億元,再創歷來新高。很多人卻未必知道,今日年薪過千萬、在會德豐運籌帷幄的「樓神」,在大角咀木屋區長大,是鮮魚行校友,中二開始打工幫補家計,幾經努力到美國修畢碩士,才加入到九倉當見習管理生,然後逐步晉身成集團的董事級人馬。

工作以外,他不忘支援基層學校學生,穿針引提供實習交流機會,希望他們能用知識改變命運︰
 

同學仔覺得自己做便利店、快餐店,時薪30多元好好,但其實他們都可以做Champion。
 

2003年殺校遊行,梁紀昌校長(右)才知道黃光耀是鮮魚行校友。(相片來源:iMoney)

黃光耀的成功故事,已經是一個活生生讓學生學習的Champion。

黃光耀小時候住大角嘴木屋區,一家前舖後居開塑膠工場。因為家庭經濟一般,他和5個姐姐1個妹妹,都是讀不收學費的鮮魚行學校,回家後要落舖幫手,10歲一家才由木屋區搬上唐樓。

當年讀書成績平平,升中被派去葵涌區中學,每天上學來回已要兩小時。懂事的他中二起就到酒樓推車仔賣點心,又在五金舖打工。他說當時只想賺多點零錢,生活過得更好:

但我成績唔標青,做事又粗心,會考最有把握考物理,但連計算機都唔記得帶,最後得個D,會考成績亦唔理想。

他轉到私校勉強升讀中六,但程度追不上,要留級重讀。開學前的暑假,他在茶餐廳找到一份洗碗工,朝七晚七做了12小時後,一向自覺捱得的他,下決心以後不可再靠勞力賺取生活。

那日在後欄洗碗,不斷要將客人抹過嘴、呻鼻涕的紙巾,在茶杯拎出黎。


可能細幾歲做我會接受到,但個刻我真係頂唔順,放工就同老闆辭工。返到屋企,我爸爸鬧我失敗唔捱得,我忍唔住喊左好耐,除左係辛苦,當時我好徬徨,18歲快畢業要出來社會工作。我日後的路,係唔係每日都要在茶餐廳過呢?

他自知升大學無望,於是到澳門讀商科副學位,反而找到出路。期後姐姐相繼出身,家境較以前好,畢業後他獲家人支持,到美國升學,到美國後校方卻只承認他的一半學分,他邊兼顧課程,邊考評核試取回學分,用了一年半完成會計學位課程,再留在當地修畢財務碩士,才回港加入九龍倉(00004)當見習管理生。

他自言幸運亦可能是注定,寄出幾十封求職信,唯獨心儀的九龍倉有回音:

當時碰巧是1989年六四後,最Top的人都諗住走,又好少外國返來的學生有碩士學位,見工時學歷成為我的優勢。

一張乒乓球桌是黃光耀小時候在學校的僅有娛樂。(相片來源:iMoney)

噱頭好蹺包裝新盤

同期20多個見習管理生,要輪流調換崗位實習,但黃光耀喜歡地產物業工作,幾乎一直在幕後做資料分析和為物業估值。加入公司幾年後,他獲會德豐前主席李唯仁賞識,獲派兼任九倉旗下夏利文地產的工作,開始和賣樓的部門接觸。

直至1997年金融風暴發生,他被公司調到前線,負責物業銷售。該年尾開售的鑽石山星河明居,是他第一個擔大旗的項目。當時樓市因金融風暴逆轉走下坡,會德豐和長實率先掀起了一場樓盤減價戰。

會德豐在平安夜以5,888元的超低呎價,推出地理便利的星河明居,成功吸引大量睇樓客:

剛調部門最難是幫樓盤定價,要看後市情況,市場同自己能不能接受(價錢)。


樓盤睇落個個差唔多,但由設計宣傳到推售,整個過程都好刺激,盤出既反應好,滿足感好大。其他發展商隨後亦跟風相繼減價促銷,不過市民被負資產陰影嚇怕,不敢再入市。


黃光耀說2000年前後是他賣樓以來市道最困難的幾年,當時已是九倉助理董事的他為了爭取市場焦點,想出用不同噱頭包裝新盤。

十多年前樓市低迷,黃光耀要想盡奇招吸客,現在樓價高企,趨勢更似是只升不跌,去年會德豐賣樓就大豐收,售樓金額創歷來新高。發展商迎來了春天,貴為高層的黃光耀,免不了聽到市民指摘發展商推高樓價「賺到盡」的批評,但他說經營情況未必如此。

黃光耀愛打網球,兒子Stephen(中)是12歲以下組別的全港網球冠軍。左為其太太。(相片來源:iMoney)

年輕人上車要耐性

我明白市民有觀感,樓價升地產商一定是賺最多的得益者,但從發展商經營角度,一直用高價投地,建築成本不斷升。


依家賣樓是貨如輪轉、但薄利多銷。樓價跌,市場偏軟時,(發展商)要承受風險都好大。」

然而想上車的市民,見到的是花幾百萬買來的單位質素參差,蚊樓設計令居住的面積愈縮愈細。黃光耀認為這個雖不是好的現象,但又確是回應到社會的實際情況:

一些行家可能睇得比較前,睇見市民(對細單位)需求,幾年前已起面積細的新盤。如果只起大單位,現在這個樓價水平,對一些等不切樓價跌的上車客同年輕人,根本無可能買到。

他續指,雖然政府已不斷推地增加公私營房屋供應,實力未夠的年輕人想買樓置業,始終需要更多耐性:

我有幾個中學生Mentee,佢哋都同我講好想買樓,但覺得好難。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想有自己的居所,但未有基礎和實力,任何時代(買)都唔容易。

他以自己做例,1996年他結婚首次置業,都要家人資助幫他一把:

我當時在九倉打咗7年工,買又一村一個500平方呎單位要300萬元,首期約100萬,有60萬都要阿媽俾,當時銀行利息仲好高,成8厘,份糧絕大部分都拎咗去供樓,之後先慢慢細屋換大屋。


現在低息但生活消費高,年輕人唔想用晒大部分糧去供樓,我諗亦是分別。

節錄於《iMoney智富雜誌》377期(收費閲讀)「 鮮魚行孕育地產大班黃光耀:窮學生也可以做champion」

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